《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今日开展

展讯 展览名称 “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 开展时间 2025年10月1日 展览地点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七楼 瓷映中华 融汇古今 在时光流转的千年叙事中,陶瓷以其独特的美学语言与文化内涵,成为世界感知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映照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作为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拥有两千余年绵延不绝的制瓷历史,这不仅是一部工艺积累史,更是一幅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的壮阔画卷。 展开剩余78% 为深入展现中华民族共同...


展讯

展览名称

“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

开展时间

2025年10月1日

展览地点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七楼

瓷映中华 融汇古今

在时光流转的千年叙事中,陶瓷以其独特的美学语言与文化内涵,成为世界感知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映照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作为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拥有两千余年绵延不绝的制瓷历史,这不仅是一部工艺积累史,更是一幅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的壮阔画卷。

展开剩余78%

为深入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与时代内涵,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策划举办《景瓷汇中华——景德镇陶瓷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以丰富的文物与生动的叙事,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切感受景德镇陶瓷在推动中华文明交流互鉴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大篇章构筑民族交融之路

展览以“瓷源初起、风华宋韵、元风胡韵、明领风骚、清瓷集萃、民国新韵、百花齐放”七个篇章为线索,全面呈现了景德镇陶瓷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跨越两千年的发展脉络。

景德镇自汉唐时期因人口迁徙与南北交流而兴起的早期制瓷,逐渐走向宋代青白瓷的独创与多民族工艺融合,再到元代浮梁磁局设立下的国家化管理与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的涌现,景德镇逐步确立了全国制瓷中心的地位。

进入明代,瓷器伴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不仅成为宫廷外交的重要媒介,更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呈现兼容并蓄的创新格局;而在清代,满汉工匠协力创新,粉彩与珐琅彩等工艺臻于化境,同时吸纳蒙古、藏族等民族的纹饰母题,展现出多民族审美的交响。

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积极拥抱现代化转型,窑业学堂与瓷业公司纷纷成立,推动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的革新。瓷绘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广泛融入西方题材与社会新风,绘就出一幅兼具传统精神与现代气息的时代画卷。进入新时代,景德镇陶瓷在党的引领下焕发新彩,主题创作更加注重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并积极与非遗、文旅相结合,展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蓬勃景象。

七个篇章不仅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的艺术写照。它们共同构建起一条从技艺欣赏、文化理解到价值认同的生动观展链。

展品预览|瓷器长廊里的千年光华

本次展览荟萃了自唐、宋、元、明、清、民国乃至当代的重要馆藏珍品,贯穿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瓷器发展长廊”。每一件器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坐标,连点成线,熠熠生辉,共同串联起景德镇陶瓷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所绽放的璀璨光华。展品按历史时序层层递进,既系统呈现了陶瓷工艺美学的演进脉络,也为观众铺展出一幅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共荣的生动历史画卷。

走进展厅|一场关于民族交融的文化之旅

这里不仅是光与器的交织,更是时光与文明的低语。在瓷器的光影之间,观众将:

● 穿越历史:自汉唐的窑火至新时代的创新,追随陶瓷如何伴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生生不息。

● 凝视艺术之美:于器物的弧线与釉彩中,倾听古人的心声,感受匠心凝结成的温润与坚韧。

● 体悟文化力量:一件瓷器,不止是日用之器,更是文明互鉴的信使,民族精神的见证。

当观众徜徉其中,时间不再冰冷,而是化为流动的诗篇,每一步都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脉动与民族交融的温度。

来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编辑:张仲灏

校对:王宇琦

一审:张佳鑫

二审:吴海泉

三审:余红生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资讯